技术文章
新闻资讯
INFORMATION CENTER
新闻资讯 技术文章 麻痹性贝类毒素是什么 麻痹性贝类毒素检测重要性
麻痹性贝类毒素是什么 麻痹性贝类毒素检测重要性
  • 179次
  • 2024-05-23
  • 来源:中科检测

  在常见海洋生物毒素中,以麻痹性贝类毒素(PSP)造成的危害性最大,范围最广。麻痹性贝类毒素作为毒性很强的毒素之一,其危害性与河豚毒素相当。因此,为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麻痹性贝类毒素检测非常重要。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在我国就有报道24人麻痹性贝毒中毒死亡事件,目前我国对上市贝类麻痹性贝毒要求必须低于4Mu/g(贝类),欧盟及国际安全限量为800微克每千克(以STXeq计)。



  麻痹性贝类毒素介绍


  麻痹性贝类毒素(PSP)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大海域,是一类对人类健康有较大危害的海洋生物毒素。水体中的藻类是麻痹性贝毒的主要来源,现已知海洋中有13种单细胞的甲藻类可产生麻痹性贝毒。贝类因滤食有毒藻而在体内积累素毒。


  PSP除存在于贻贝、石房蛤外,还见于某些扇贝、腹足类和蟹类中。PSP在水产动物体内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因种类不同、器官不同而有所差异,并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对大西洋沿岸的调查表明,软体动物大多数种类的消化系统夏季含毒量最高,鳃和卵巢次之,肌肉含量较低,秋季毒含量下降。


  麻痹性贝类毒素检测重要性


  麻痹性贝类毒素是我国海洋赤潮中最常见的贝类毒素,分布广、危害大,近期海虹中麻痹性贝类毒素超标风险高发,麻痹性贝类毒素(PSP)会导致人体出现四肢肌肉麻痹、头痛恶心、流涎发烧、皮疹等症状,严重的会导致呼吸停止。


  因此,加强贝类麻痹性毒素的监测是预防中毒事件发生、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措施。


  麻痹性贝类毒素检测方法


  GB 5009.21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贝类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测定》标准规定了贝类中麻痹性贝类毒素测定的小鼠生物法,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液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标准适用于牡蛎、扇贝等贝类及其制品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检测。


  具体方法步骤如下:


  液相色谱法:


  试样中的麻痹性贝类毒素经盐酸溶液(0.1mol/L)提取,C18固相萃取柱和超滤离心净化,液相色谱分离,在线柱后衍生荧光检测,外标法定量。


  酶联免疫吸附法:


  游离麻痹性贝类毒素与其酶标记物竞争麻痹性贝类毒素抗体,同时麻痹性贝类毒素抗体与捕捉抗体连接。没有被结合的酶标记物在洗涤步骤中被除去。结合的酶标记物将无色的发色剂转化为蓝色的产物。加入反应停止液后使颜色由蓝转变为黄色。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量微孔溶液的吸光度值,试样中麻痹性贝类毒素含量与吸光度值成反比,按绘制的标准曲线定量计算。


  小鼠生物法:


  用盐酸提取贝类中麻痹性贝类毒素(PSP)。记录小鼠腹腔注射提取液后的死亡时间,根据麻痹性贝类毒素致小鼠死亡时间与鼠单位关系的对照表查出鼠单位(MU),并按小鼠体重对鼠单位进行校正得到校正鼠单位(CMU),计算得到每100g样品中PSP的鼠单位。以石房蛤毒素作为标准,将鼠单位换算成毒素的微克数,计算每100g贝肉中的PSP微克数。测定结果代表存在于贝肉内各种化学结构的PSP毒素总量。